贾诩足智多谋,最早在董卓麾下效力,董卓被吕布谋刺后,又献计协助卓将李傕、郭汜“反攻长安”,扰动甚剧。李、郭败亡后,他又辗转投效割据宛城的军阀张绣,在其帐下做谋士,张绣曾用其计两次击败曹操,官渡之战爆发前他劝说张绣归附曹操。贾诩神机妙算,很受曹操器重,是曹营著名的谋臣,立过很多功劳,因其用计阴狠毒辣,所以被人称为“毒士”。曹丕称帝后,任贾诩为太尉,常向他请教军国大事。
魏文帝曹丕想完成曹操未竟之志统一天下,遂向太尉贾诩询问道:“我现在想讨伐那些不肯服从天命之人,统一天下,先生看我是先打吴国还是先攻蜀国呢”?
贾诩答道:“进攻作战的人把军队和谋略放在首位,建立国家大业的人崇尚德化。陛下应顺应天命和机运,治理好境内的国土,如果以文德来安抚天下,教化子民,等待吴、蜀的政局发生变化,那么打败他们就不是啥难事。吴、蜀虽是弹丸小国,但它们凭借险峻的地形和湍急的江河之阻碍来抵抗我们,很难一鼓战而胜之。刘备,一世枭雄也,亦属雄才大略,诸葛亮善于治国,孙权精明干练,能洞烛幽微,窥破虚实,陆逊深谙军事,了解军队的实力,蜀国据守险关要隘,吴国水网密布,其军长于水战,泛舟江湖如履平地,皆是难以仓促设谋取胜的”......
......“用兵的道理,是先具备取胜的条件然后再出军攻伐,衡量双方的兵力对比,辨析双方将帅的才干,所以实施的计谋几乎不会失算。我预料在陛下您的文臣武将中,还没有刘备、孙权的对手,即便您御驾亲征,也不能保证一定会大获全胜。从前舜帝手持盾戈作战舞,有苗氏听说后就来表示臣服。微臣以为当今应该先修文德,然后再兴师动众,扫平天下”。
魏文帝曹丕听贾诩这么一分析,颇不以为然,没有采纳其建议。不久,他出动大军,兵分三路,大举伐吴,结果因天气恶劣,加上陆逊有勇有谋,造成水土不服的魏军将士大量伤亡,非战斗减员也很严重,只得铩羽而归。
俗话说:兵对兵,将对将。刘备、孙权皆人中之杰,又是敌国的君主,贾诩难免拿他们和曹丕作对比,但他哪敢直说曹丕不如刘、孙,只好隐晦地说曹魏群臣不是刘、孙对手。但他最后那句话——
“虽以天威临之,未见完全之势也”。
已经很委婉地表达了曹丕干不过刘备、孙权之意。那么,魏文帝曹丕的才具确实不如刘备、孙权吗?细究史料,答案是不论文韬武略,曹丕肯定都不如孙、刘。
曹丕称帝后为了尽快树立威望,不顾群臣劝阻,曾三次出军大举伐吴,每次皆无功而返,没有取得任何战绩,还劳师远征耗费大量的人、财、物力,证明贾诩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,表明了他好大喜功,轻举妄动,不识时务,和他爹曹操比差之千里,并非登高望远之士,也不算称职的国君。
曹操当年也曾率军南征,打到濡须口(今安徽无为以北),被孙权统兵阻抗,难以再进一步,曹操因此由衷地赞叹道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!这句话也反映出雄才大略的曹操对自己的几个儿子有些失望,认为他们虽各有建树,但综合能力都比不上虎踞江东的孙权。
不断开放、深入开放、制度型开放的现代中国,让世界与我们的了解越来越深,交流越来越密,共识也越来越多。
日本气象厅警告称,在未来一周内发生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较平时更高,并发布了“日本南海海槽地震临时情报——巨大地震注意报”。
刘备性格坚韧,经历复杂,深谙权谋,以知人善任出名,他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:
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,若嗣子可辅,辅之,不能,君可自取”。
:
虽然有人说刘备猜忌诸葛亮,害怕自己身后诸葛亮会对刘禅不利,因此拿话敲打他,但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刘备对曹丕的才能很是蔑视,甚至不屑一顾,认为他远非诸葛亮的对手。
陈寿在其历史巨著《三国志》中评价曹丕说:
“(文)帝天资文藻,下笔成章,博闻强识,才艺兼该”。
虽然评价很高,但也只是称赞他文章写得很好,下笔如神,辞藻华丽,知识渊博,才艺多种多样,但作为一国之君的本职工作、即深谋远虑、军政双优、安邦定国,陈寿却未置一词,一句褒赞的话都未写。
史载,曹丕曾经在接见吴国来使时,当面对吴国使节赵咨嘲笑吴主孙权没有学问,赵咨不亢不卑地回答说,吴王(孙权称吴大皇帝)掌握万艘艨艟战船和数十万精锐大军,任命使用贤能之士,他的志向是谋划和治理国家大事,虽然在闲暇时也喜欢读书,吸收或采纳书中不同寻常的见解,却不像寻常书生那样读死书、寻章摘句。曹丕听后,竟无言以对。
宋元之际著名历史学者胡三省在《资治通鉴广论》中评论说:
“(文)帝好文章,故赵咨以此言讥之”。
就是讥讽曹丕国家大事治理得不怎么样,天天埋首故纸堆中寻章摘句,只善于舞文弄墨罢了。这句话暗藏机锋,直接戳中了曹丕的软肋,可当时曹丕并未听出来赵咨话里藏话,否则就会脸色一变,或许当堂发作亦未可知。
由此可见,贾诩慧眼如炬,他瞧不起曹丕也是有根有据的。
【配图源自网络】十大配资代理公司
曹丕孙权刘备曹操贾诩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广东炒股配资开户_专业配资开户_股票配资广东观点